| 
  課程概述 
  
一、大綱說明 
 
1.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 
 
作物栽培學是研究作物生產體系及其與環境、措施關係的一門學科,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它的基本任務是圍繞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產生系統,研究作物生長發育規律、產量和品質形成規律及其與環境人為措施的相互關係,並探討通過栽培管理、生長調控和優化決策等途徑,實現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的栽培技術措施和理論依據,不斷挖掘土地潛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以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它在作物生產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農業專業的主要專業課之一。 
 
通過作物栽培學的教學,應使學生能瞭解各種農作物的經濟價值和發展前景,掌握其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以及栽培技術措施的基本原理,學會進行作物栽培試驗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在實際生產上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作物生產中的具體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2.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作物栽培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它是以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肥料學、農業氣象學、植物病蟲害防治學等多學科為基礎的。這些學科各自都從作物生活和環境條件的某一側面來研究與作物生產有關的某個方面,它們都為作物高產、穩產、優質、高效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措施,在作物生產上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作物栽培學絕不是只綜合運用或組裝其它學科已有科學成果,而是它有自己的理論基礎,這就是作物生長發育及其對栽培條件反應的規律和產量形成規律,在此基礎上再綜合運用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才能達到不斷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作物栽培學課程教學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全面實行課堂教學、實驗室教學與田間(試驗田和大田)教學三結合的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中心,搞好實驗室實驗、教學實習、教學田管理、田間現場診斷,農村基點考察和課程論文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把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方法上貫徹少而精、啟髮式教學的原則,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觀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教學手段方面全面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增強直觀性和課堂容量。 
 
3.課程教學改革 
 
作物栽培學是一門區域性、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與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機構調整密切相關,課程內容變化很快,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加強了如下改革。 
(1)根據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補充、更新課程內容,及時介紹新技術、新理論。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進和學習網絡化不斷普及,理論課學時由原來的117學時縮減到104學時,增加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新增加了煙草、食用豆類等作物。 
(2)加強實踐和實驗教學環節,單獨設立32學時的實驗課程。 
(3)課程內容向產前、產後拓展、延伸,加強介紹作物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國內外生產情況,基礎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發展對作物生產的推動作用,作物生產如何適應市場、國際貿易、農產品加工、食品與營養等要求。 
(4)增加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化化生產技術、作物品質生理與技術等內容。 
 
二、大綱內容  
第一章 概論 (6學時) 
緒言:作物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物生產的特點;世界和我國的作物生產概況;作物生產的發展趨勢;作物栽培學的概念與發展方向;作物栽培學的性質、任務和研究方法。 
作物的概念、分類及產量:作物的起源與傳播;作物的分類;作物的產量及其構成因素;作物產量形成的基本理論;作物的增產潛力及提高作物產量的途徑。 
作物的分佈和我國種植業分區:作物的適應性和分佈;我國的種植業分區。 
重點、難點:作物生產的地位及特點;作物栽培學的概念與發展方向;作物分類、產量構成因素及相互關係。 
建議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 
思考題: 
1.作物、作物栽培學、生物產量、經濟產量和經濟係數的概念。 
2.作物生產的特點、性質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按用途和植物學系統相結合的方法,試對農作物進行分類。 
4.作物的傳播途徑有哪些、有何意義? 
5.世界和我國農作物單產提高的途徑有何異同? 
6.論述我國農作物的發展目標和趨勢。 
第二章 小麥 (17學時) 
概述:國內外小麥生產概況;小麥生產的重要地位和經濟意義;我國小麥種植區劃。 
 
 
課程列表 
 
 
第01講 1-1概論 → 00:40:32  
第02講 1-3實驗 作物田間光照分析 → 00:07:51  
第03講 2-1小麥1 → 00:40:02  
第04講 2-2小麥2 → 00:40:32  
第05講 2-3小麥3 → 00:40:02  
第06講 2-4小麥4 → 00:40:32  
第07講 2-5小麥5 → 00:40:02  
第08講 2-6小麥6 → 00:40:02  
第09講 2-7小麥8 → 00:40:32  
第10講 2-8小麥7 → 00:40:32  
 
第11講 2-9小麥9 → 00:38:00  
第12講 2-10小麥10 → 00:31:55  
第13講 2-11小麥11 → 00:35:28  
第14講 2-12小麥12 → 00:42:34  
第15講 2-16小麥穗分化過程觀察 → 00:14:02  
第16講 2-17麥類作物形態特徵觀察與類型識別 → 00:09:12  
第17講 3-1玉米1 → 01:18:10  
第18講 3-2玉米2 → 01:03:30  
第19講 3-3玉米3 → 01:18:59  
第20講 3-4玉米4 → 01:11:22  
 
第21講 3-5玉米5 → 01:15:36  
第22講 3-6玉米6 → 01:08:06  
第23講 4-1水稻1 → 01:15:08  
第24講 4-2水稻2 → 01:12:00  
第25講 4-3水稻3 → 01:16:39  
第26講 4-4水稻4 → 01:19:22  
第27講 4-5水稻5 → 01:17:42  
第28講 4-6水稻6 → 00:25:35  
第29講 4-8水稻-稻米品質分析實驗 → 00:14:03  
第30講 5-1甘薯1 → 00:36:00  
 
第31講 5-2甘薯2 → 01:20:25  
第32講 5-3甘薯3 → 01:32:48  
第33講 5-4甘薯品種特徵調查與測產實驗 → 00:07:27  
第34講 6-1棉花1 → 00:42:25  
第35講 6-2棉花2 → 00:41:58  
第36講 6-3棉花3 → 01:15:18  
第37講 6-4棉花4 → 01:22:42  
第38講 6-5棉花5 → 00:40:20  
第39講 6-6棉花6 → 00:54:30  
第40講 6-7棉花7 → 00:53:56  
 
第41講 7-1花生1 → 00:45:51  
第42講 7-2花生2 → 01:08:44  
第43講 7-3花生3 → 01:08:52  
第44講 7-4花生4 → 00:41:41  
第45講 7-5花生5 → 01:00:15  
第46講 7-6花生6 → 01:→ 00:47  
第47講 7-7花生7 → 00:53:30  
第48講 其他資源-棉花1 → 01:15:18  
第49講 其他資源-小麥2 → 00:4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