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會員中心 我的購物車 線上留言 付款說明 常見問題 加入最愛 退出登入   

首次訂購請先參閱訂購說明〕 非會員可直接訂購

購物車   線上留言     免費課程  


課程(名稱.編號)簡索

 

  帳  號:  

  密  碼:  

 
    
            關於我們
            課程說明
            訂購說明
            付款說明

       領導藝術.綜合管理
       人力資源.企業培訓
       職務能力培訓系統班
       銷售實戰.市場行銷
       職場技能.個人成長
       Office白領辦公達人
       財經金融.投資理財
       語言學習.出國留學
       中國大陸證照培訓
       資格考試.考証培訓
       文化.生活.興趣.保健
       生產管理.採購物流
       移動開發
       前端開發
       後端開發
       數據庫.服務器
       網頁平面設計
       雲計算.大數據
       網絡營銷推廣
       自然學科
       工程技術學科
       經濟管理學科
       醫.藥.農.林學科
       法律 學科
       計算機工程學科
       哲學.歷史學科
       文學.藝術學科
       教育社會學科
       外語 學科
       醫藥農林
       哲學歷史
       文學藝術
       工程技術
       基礎科學
       經管法學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文學.藝術學科 > 音樂|文學|藝術|設計


課程名稱:     中國古代文學史
課程編號: SR_1405 系列: (大學)學術課程
授課學校: 復旦大學

授時:

全 50 講

授課語言: 中文

光碟版:

 1   片教程光碟(flv檔)

其他說明: ..........
簡      介: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的是從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中華民族文學發展的歷史。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悠久,其起源,約略同中華文明的起源同..........
光碟版: NT$ 450 購 買:
訂購說明: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Google 雲端硬碟下載,(請備記 Gmail帳號)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課程概述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的是從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中華民族文學發展的歷史。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悠久,其起源,約略同中華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長的歷史上曾經產生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作家和數不清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多姿多彩的體裁、題材、風格、流派,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學現象、文學潮流和文學理論, 內容極其豐富。這是一筆無比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民族文學之林,我國古代文學以自己無比輝煌的成就和無比鮮明的獨特風貌,佔有重要的地位。

(1)上 古 時 期:神話傳說
(2)先 秦 時 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 漢 時 期:辭賦 樂府民歌 歷史散文
(4)魏 晉 南 北 朝 時 期:詩歌等
(5)唐 代 時 期:詩
(6)宋 代 時 期:詞
(7)元 代 時 期:曲
(8)明 清 時 期:小說
一、上古戰國文學
播報

神話傳說
(1)所謂神話,是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敘的集體口頭創作。上古神話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願望。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A、解釋自然現象的:女媧補天、女媧造人(始祖神話)、盤古開天(創世神話)。
B、反映人類同自然鬥爭的:有巢氏構木為巢、燧人氏鑽木取火、伏羲氏建八卦、神農氏嘗百草、軒轅氏製衣冠,建舟車、大禹治水(洪水神話)、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反映抗爭精神)等。 [2]
C、反映社會鬥爭的:黃帝戰蚩尤(戰爭神話)
(3)記載上古神話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經》等。
詩歌總集
一、名稱《詩經》原名《詩》,或稱「《詩》三百」。漢武帝「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置五經博士」(《漢書·武帝紀》),崇《詩》為經,稱《詩經》。
二、篇數
《詩經》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乃所謂「笙詩」,有目無辭,故實有305篇。《墨子·公孟》:「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都說明《詩經》是可以配樂演唱的樂歌總集。
三、作者
《詩經》只有少數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節南山》「家父作誦」,《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墉風·載馳》據《左傳·閔公二年》所記為「徐穆夫人」所賦等,大部分篇目的作者已難確考。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所謂「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也」,只能是一種臆測。可以斷定的是,《詩經》的作者身份十分廣泛,有上層的公卿大夫,也有中下層的「士」,「風」類詩歌的作者大多是下層的平民百姓,同時這類詩歌大多是集體創作的。
四、《詩經》詩篇的來源和編訂
詩三百來源和編訂,先秦古籍無明確記載,歷來有三種說法:
1、采詩說: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搜集歌謠,以瞭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這種采詩制度的目的是觀風察政。
1西漢人寫的《孔叢子·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謠,以觀民風。」
2西漢劉歆《與揚雄書》:「詔問三代,周、秦軒車使者、遒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求代語、童謠、歌戲。」
3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4《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震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
5東漢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男女有所怨恨,相以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
2、獻詩說:民歌是由各國樂師搜集的。樂師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搜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彙集到朝廷裡了。周代公卿列士獻詩、陳詩,以頌美或諷諫。公卿列士所獻之詩,既有自己的創作,也有採集來的作品。
1《國語·周語》:「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邵公諫厲王弭謗》)
2《晉語》:「在列者獻詩。」
3《毛詩·卷阿傳》:「王使公卿獻詩以陳其志。」
3、刪詩說: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零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東漢王充《論衡·正說》:「《詩經》舊時亦數千篇,孔子刪其重複,正而存三百五篇」。刪詩說影響很大,至今有人堅持,但多數學者認為此說不確: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吳公子季札到魯國觀樂,魯樂公演奏十五國風,名稱順序與今本是《詩經》相同。當時孔子僅8歲。《史記》說孔子刪詩是在「自衛返魯」之後,但《論語》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詩」、「詩三百」。春秋時期諸侯宴饗和出使,常賦詩言志,所賦之詩多為《詩經》。而賦詩言志之風,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經存在。孔子曾罵過「鄭聲淫」,「惡鄭聲之亂雅樂也」。主張「放鄭聲」。但現本《詩經》鄭衛民歌依然很多。可見,說《詩經》由他刪選而成,則是不可信的。孔子對「詩」可能作過「正樂」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對「詩」的內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4、綜合說:
1根據十五國風的具體作品和去古未遠的漢代大量採集詩歌的制度看,周代也可能存在采詩制度。
2根據雅、頌的具體作品看,周代同時也可能存在獻詩制度。
五、《詩經》的分類
《詩經》中的詩歌均為曾經入樂的歌曲,按音樂性質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即音樂曲調,它是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它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鄭風》、《魏風》、《秦風》,就如我們說河南調、山西調、陝西調。國風即各地方的樂調。《風》即「十五國風」,計周南、召(shao)南、邶(bei)風、鄘風(yōng,)、王風、衛風、鄭風、魏風、唐風、齊風、秦風、陳風、檜(kuai)風、曹風、豳(bīn)風。共有160篇,
「雅」即「正」,又與「夏」同。周王畿一帶原為夏人舊地,周人亦自稱夏人。王畿是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稱「正聲」或「雅言」,即標準音。宮廷和貴族所享樂歌為正聲、正樂,《雅》指相對於各地「土樂」而言的「正樂」,其名為尊王觀念的反映。《雅》詩共105篇,分為《大雅》和《小雅》,它們大多是宮廷宴享的樂歌,大部分是西周時的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頌》詩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朝廷、宗廟祭祀的樂歌。共40篇。《頌》詩多簡短,音調緩慢,韻律欠規則,不分章,不疊句,表達對神祖的虔誠崇拜,是奴隸社會神權王權至上的反映。《頌》在當時最受尊崇,而從文學角度看,價值遠不如《風》、《雅》。
六、產生的時代
確切年代已難一一確考。可大致確定作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至前6世紀)約五百年間。《周頌》最早,主要為周初之作,《魯頌》較晚,是春秋魯國宗廟祭樂,《商頌》並非商詩,而是春秋殷商後裔宋國廟堂樂歌。
七、產生的地域
《詩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周頌》出於鎬(hao)京,「二雅」乃王畿之樂(西周都鎬京,東周都洛邑及其周圍地區),至於「十五國風」,其名稱大都標明了產生的地域;唯《豳風》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難確指。總之,《詩經》產生的地域甚廣,約相當於今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及湖北北部一帶。也就是黃河、淮河、長江、漢水、渭水流域的廣大地區,大抵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向南擴展到江漢流域,延及當時的中國大部。
楚辭
(1)「楚辭」是戰國時期以屈原為首的楚國人在本國民歌基礎上創造的一種新的詩體。
(2)《楚辭》是漢人劉向將楚國屈原、宋玉以及漢代的東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詩歌編為一個集子。
它是繼《詩經》之後的又一部詩歌總 集,有詩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佔絕大多數。
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出身貴族。他「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政治上主張修明法度,聯齊抗秦,遭保守派反對,先後兩次被放逐(前— —漢北;後— —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歷5月5日投汨羅江而死。
(2)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得伸展抱負的憤懣。
名篇:《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
(3)《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義傑作,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抒情詩(第一首敘事詩是漢代的《孔雀東南飛》)。詩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浪漫主義基礎。
(4)我國詩歌史上有「風騷」並稱。「風」指《詩經》國風,「騷」 指《離騷》,二者又代表了文學。
二、先秦文學
播報

歷史散文
(1)《尚書》:上古之書,記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商周。作者不詳。今存
(2)《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內容從魯隱公到魯哀公共240多年的歷史。
孔子編訂。記事簡單,類似新聞標題。
(3)《左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為春秋做傳的,記事比《春秋》多13年,
作者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
(4)《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內容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500多年的歷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
(5)《國策》:又名《戰國策》,是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國別體史書,共12策33篇。西漢劉向編訂。
(6) 名 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滿招損,謙受益|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亡羊補牢,猶為遲也
諸子散文
(1)《論語》:儒家經典。孔子弟子編纂。反映孔子思想(禮治),20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儒家創始人。
(2)《孟子》:儒家經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義),32篇
荀子,名況,後人尊稱「荀卿」,趙人,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愛),53篇
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創始人。
(5)《老子》:即《道德經》,道家經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無為)81章
老子,名耳,字伯陽,道家創始人 。
(6)《莊子》:即《南華經》,道家經典,反映莊子思想(清淨無為),33篇
莊子,名周,宋國人,道家學派重要人物。
(7)《韓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韓非著,反映韓非思想(法治),55篇。
韓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即《孫子兵法》,孫子著。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13篇。
孫子,名武,字長卿,齊國人,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即《呂氏春秋》,雜家代表著作。呂不韋集門人編寫,160篇。
呂不韋,韓國商人,曾為秦的相國。
(10)名 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三、兩漢文學
播報

漢賦
(1)「賦」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屬於韻文。
(2)形成期(漢初---漢武帝)多為書寫悲憤之情的「騷體賦」,有賈誼《吊屈原賦》, 枚乘《七發》等
全盛期(漢武帝---順帝)多為歌功頌德的長篇「大賦」,有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賦》, 班固的《兩都賦》和揚雄的《甘泉賦》等。
轉變期(漢順帝---漢末)多為篇幅較小的抒情「小賦」,有張衡《二京賦》,蔡邕《述行賦》等。
(3)「漢賦四大家」是:揚雄、司馬相如、班固、張衡
賈誼
賈誼,西漢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世稱賈生、賈長沙,33歲逝世。
(2)賈誼的著名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
賈誼的著名辭賦有:《吊屈原賦》,《鵩鳥賦》
(3)賈誼共有文章58篇,西漢劉向將其編訂為《新書》。
司馬遷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二十歲開始漫遊,三十二歲繼父職為太始令,四十二歲開始寫〈史記〉。後因李陵(李廣之孫)降匈奴一事得罪漢武帝受宮刑並下獄。出獄後發憤著書,歷經十多年,完成《史記》。
(2)《史記》,又叫《太始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52萬餘字,分為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和表10篇,記載從傳說中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的歷史。
(3)《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魯迅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司馬遷還有辭賦8篇和著名的散文《報任安書》
(5)名 句: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班固
(1)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記後傳〉。班固曾被污入獄,其弟班超替其力辯,出獄後任蘭台史令,奉詔寫史,歷經二十餘年,完成《漢書》。
(2)《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西漢)。全書共100篇,分為帝記(12)、列傳(70)、表(8)、志(10)四部分,記載了從漢武帝到王莽共229年的歷史。
(3)班固 還是東漢著名的辭賦家〈兩都賦〉
(4)名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漢樂府歌
(1)「樂府」是兩漢時期的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有二:一是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演奏,二是採集民歌。後來,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詞。
(2)樂府民歌的最大特點是寫現實生活,敘事性強。
(3)樂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東南飛》,《長歌行》等。
(4)《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是〈離騷〉),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播報

建安和正始文學
這一時期,文壇上湧現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們都曾被捲入極度動亂的時代漩渦,生活和思想都有較大的變化。
他們繼漢樂府之後,打破了漢代文人詩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高潮。
西晉文學
(1)文學發展到西晉開始了明顯的轉變。西晉的士族制度加深了階級鴻溝,士族文人遠離社會和人民,他們的創作缺乏現實內容,就只能追求形式的華美,逐漸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
(2)「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文心雕龍. 明詩》),「體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文心雕龍 .情采》)。
陶淵明
(1)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馬,祖父和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不過到了他,家境已經沒落。
(2)以陶淵明生活的主要時期來說,便經歷了司馬道子、元顯的專權,王國寶的亂政,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奪位,以及後來終於奪取了晉政權的劉裕勢力的興起。
(3)左右政局的士族和軍閥所熱衷的是爭權奪利,他們既不想整頓政治,也無意收復失地。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這種客觀現實對陶淵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變化有著深刻的影響。
南北朝樂府民歌
(1)南朝樂府民歌,以《清商曲辭》中的「吳聲歌」和「西曲歌」為主,前者計三百二十六首,後者一百四十二首。這些歌詞在內容上有一共同的特點,就是幾乎全是情歌,所謂「郎歌妙意曲,依亦吐芳詞」(《子夜歌》)。
(2)這些情歌十之七八出自女子之口,且有妓女婢妾所作;其中某些情歌還含有較濃厚的色情成分和脂粉氣。
南北朝詩人
(1)謝靈運及其山水詩的藝術特色
宋齊時代的山水詩代替東晉以來的玄言詩,是南朝詩歌發展上第一個重要的變化。
(2)鮑照作品內容、藝術特色及對詩歌發展的貢獻
鮑照由於「身地孤賤」,曾經從事農耕,生活在門閥士族統治的時代,處處受人壓抑。他在《瓜步山揭文》裡曾經歎息說:「才之多少,不如勢之多少遠矣!」這和左思《詠史》中「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的憤慨不平是完全一致的。
四、隋唐五代文學
播報

隋及初唐文學
(1)隋代文學的作者,基本上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北齊、北周舊臣,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陳入隋的文人,如江總、許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
(2)前者是北朝詩風的代表,後者把南朝詩風直接帶入隋朝。
(3)由於南朝的文學比較發達,在詩歌體式和表現形式方面,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便。
盛唐山水田園詩人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代表作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後家於蒲(今山西永濟),生於武後長安元年(701)。從15歲起,他遊學長安數年,並於開元九年(721)擢進士第,釋褐太樂丞,因事獲罪,貶濟州司倉參軍。
盛唐邊塞詩人
(1)高適以邊塞為題材的詩在唐代極為流行,盛唐時蔚為壯觀。
作為盛唐邊塞詩的傑出代表,高適的詩歌在反映現實的深度方面超過同時的許多詩人,應時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氣,與冷峻直面現實的悲慨相結合,使他的詩有一種慷慨悲壯的美。
(2)岑參(約715~770),祖籍南陽,出生於江陵(今湖北江陵)。
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過宰相,父親做過兩任州刺史,但這些都是往日的光榮了。他幼年喪父,家道中衰,全靠自己刻苦學習,於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兵曹參軍。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1)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
(2)李白的詩歌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
(3)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於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
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
(1)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西南)人,生於鞏縣,是晉朝名將杜預之後,祖父杜審言,初唐著名詩人。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傳統對他忠君戀闕、仁民愛物的思想有巨大影響。
(2)杜甫歷盡人生辛酸,他看到了生民疾苦,關心著國家安危。忠君戀闕,仁民愛物的情懷,在這顛沛辛酸的生活裡不惟未曾衰退,反而更加強烈了。這對於他的詩歌創作來說,是意義巨大的。
(3)《兵車行》、《前出塞九首》、《麗人行》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反映天寶後期動亂行將到來的社會風貌的名作。
五、宋代文學
播報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
(1)公元960年,北宋帝國建立,結束了長達百年的分裂割據、戰亂頻仍的局面。
(2)北宋的統治者從建國之初就採取了崇文抑武的國策,在努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對文化建設給予相當的重視。然而文化建設需要一個涵育、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蘇軾說:「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祜極矣。而斯文終有愧於古。」
南宋前期文學
繼元祐詞人而登上詞壇的,是以李清照、朱敦儒、張元干和葉夢得、李綱陳與義等為代表的南渡詞人。這批詞人主要生活在12世紀上半葉徽宗、欽宗和高宗三朝社會由和平轉向戰亂的時代。
愛國詩人陸游
(1)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的第二年適逢靖康之亂,隨其父陸宰離開中原南歸。他幼時常看到父輩「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
(2)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稈,山東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他原是智勇雙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膚碩體胖,紅頰青眼,目光有稜,精神壯健如虎。
南宋後期文學
(1)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開始,強大的蒙古軍隊連年南侵,宋軍節節敗退。
(2)到衛王祥興二年(1279),南宋的最後一個據點崖山被元軍攻佔,南宋滅亡。
(3)這場江山變易的劇烈程度更超過了靖唐之難,因為人們不再有任何地方可以逃避異族的鐵蹄了。
(4)然而「國家不幸詩家幸」(趙翼《題元遺山集》),正是在宋元易代之際,宋詩放射出最後一道奪目的光彩。
遼金文學
(1)遼詩留存下來的作品只有七十餘首,作者既有契丹人,也有漢人。其中最能體現遼詩特色的當推契丹詩人之作。契丹詩人大多是君主、皇族和后妃,這是因為他們較早有機會接觸漢文化。
(2)前者如《伏虎林待制》:
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那教老虎不投降。粗獷奇崛,氣勢不凡。
(3)後者如《懷古》:
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
六、元代文學
播報

元雜劇的崛起和興盛
(1)元雜劇音樂的基礎,是前人說董解元為「北曲」的首創人;它按不同宮調將多個曲牌分別聯套演唱一段段故事情節和曲與說白交錯的體式,也為元雜劇所繼承。
(2)宏大的結構、細膩的人物性格描寫,尤其是經常通過故事中人物的自敘(即代言形式)來展開情節的特點,又在文學上給元雜劇以相當的影響。
偉大的戲劇家關漢卿
(1)關漢卿的生平和作品,地位和影響。
關漢卿(1225?~1300?)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字漢卿,號已齋叟;大都(今北京)人,其戶籍屬太醫院戶,但尚未發現他本人業醫的記載。金亡時,尚為少年;入元之際(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
(2)關漢卿雜劇的思想內容、藝術成就。
關漢卿很懂得戲劇的特性和觀眾的心理,他十分重視戲劇演出的舞台效果,不讓觀眾分散對戲劇矛盾的注意力。他努力在有限的演出時間內,賦予戲劇以更為充實的內容,讓強烈的戲劇衝突把觀眾牢牢地吸引在劇場上。
西廂記
(1)作為戲劇,《西廂記》雜劇的結撰和表現方式,當然不同於《西廂記諸宮調》那種由說唱藝人從頭到尾自彈自唱的搊彈詞。
(2)它也不同於其他的元人雜劇。元人雜劇一般以四折來表現一個完整的故事,而王實甫的《西廂記》則有五本二十折,竟像是由幾個雜劇連接起來演出的一個故事的連台本。
元代前期其他作家的雜劇創作
在關漢卿、王實甫雙峰並峙的元代劇壇上,能夠在藝術上別樹一幟,受到人們推崇的劇作家,還有白樸和馬致遠。
他們的代表作《梧桐雨》和《漢宮秋》,均寫得文彩繁富,意境深邃,具有濃厚的詩味,受到文壇的激賞。關、王、馬、白,被譽為「四大家」。
雜劇的衰微
(1)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軍佔領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北人大批南下,興盛於北方的雜劇藝術,也伴隨南征的大軍和南徙的人口,來到了南方。富庶的江南,為雜劇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吸引了大批北方雜劇作家和藝人。
(2)在北方享有盛名的雜劇作家如關漢卿、馬致遠、白樸、尚仲賢、李文蔚、戴善夫、侯正卿等人,紛至沓來,或遊歷,或卜居,或出仕,繼續著他們的雜劇活動。
(3)著名雜劇演員如珠簾秀等,也輾轉來到揚州、杭州等地演出。一時間星河燦爛,名家匯聚,雜劇的重心遂向以杭州為中心的南方轉移。
元散曲
(1)人們通常所說的元曲,包括劇曲與散曲。劇曲指的是雜劇的曲辭,它是戲劇這一在舞台表演的綜合藝術的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散曲則是韻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員,是繼詩、詞之後興起的新詩體。
(2)在元代文壇上,它與傳統的詩、詞樣式分庭抗禮,代表了元代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
元代詩文
(1)前期為蒙古王朝入主中原到統一全中國稍後的一段時間(13世紀後半葉)。
(2)中期指社會比較穩定的成宗、仁宗諸朝(14世紀前40年)。
(3)後期即順帝朝,也就是元代最後的二十多年。
宋元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1)以聽眾為對象的說話、說唱藝術,至遲在唐代就已出現。
(2)宋、金、元時期,說話和說唱藝術日益繁盛,它們偏離了以「雅正」為旨歸的詩文創作傳統,演述古今故事、市井生活。
(3)內容的世俗化、語言的口語化,是其一大特點。
(4)它們的成熟與發展,推動著古代敘事文學逐步走向黃金時期。
七、明代文學
播報

明代文學分期:前期 明代開國---憲宗成化年間,約120年後期 明中葉(弘治、正德)---明滅亡,約150年。
(1)廢除丞相制,強化中央集權。
(2)加強特務統治,造成恐怖氣氛。
(3)主張「安養生息」,恢復發展生產。
(4)對文人實行高壓政策大興文字獄 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學說。
《三國演義》
(1)《三國演義》主要是根據正史晉陳壽的《三國誌》及裴松之的注創作而成的。
(2)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以三國為素材的筆記小說,比較集中和典型的是《世說新語》。
(3)隋朝主要是百戲。
(4)唐朝大量吟詠三國的詩篇。
(5)宋朝「說三分」成為講史的一個專業,有了「說三分」的專門藝人。
(6)元朝主要有雜劇和講史。
《水滸傳》
(1)水滸故事並非全部出於虛構,在《宋史》和野史中有宋江等人在北宋末年起義後投降的記載。
(2)作者:明代就有四種不同的說法。目前一般學者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其門人羅貫中又做了一定的加工。
(3)版本:分繁本系統和簡本系統,多數學者認為簡本是繁本的節本
《西遊記》
(1)公元629---645玄奘去印度取經,歸來著《大唐西域記》,其弟子又寫《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裡面已有神話因素。
(2)唐五代:寺院俗講,刊印於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就是唐五代俗講的底本。
(3)宋元戲曲中搬演取經故事。元明之際的《西遊記平話》已備《西遊記》的主要情節。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
(1)萬曆中後期開始傳說它作於嘉靖年間,但從本世紀30年代起,人們陸續發現小說寫到了萬曆年間的一些故實,故一般學者認為它成於萬曆前中期。
(2)版本:最初是以抄本流行。後來出現「詞話本」(萬曆本)、崇禎本、張評本(《張竹坡批評金瓶梅第一奇書》)等。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三言」、「二拍」
(1)話本小說的整理和擬話本的出現:〈寶文堂書目〉、〈清平山堂話本〉、〈京本通俗小說〉等單刊話本及話本總集的出現。
(2)三言、二拍及白話短篇小說的發展和衰落。
(3)全面地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思想;間接或直接地譴責世道的不合理;神佛也是三言的一個重要話題。
八、清代文學
播報

清代的戲劇
明末清初戲曲劇種的演變:昆劇成為全國最大的劇種:(家樂的盛行;兩大中心:蘇州和揚州)弋陽腔:流傳到華南、華中許多省區,並與各地的民間音樂相結合,變成許多新的聲腔系統,這些聲腔系統都屬於弋陽腔系統。
洪升和《長生殿》
(1)以李楊的悲歡離合為主線,以社會政治的演變為穿插,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山嶺起伏式結構。
(2)作者有意識地讓愛情和社會政治兩類場面互相交替,表明統治者生活腐化導致朝政的敗壞。
孔尚任和《桃花扇》
《桃花扇》集中而完整地反映了南明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
(1)一方面是藩鎮內訌,自相殘殺;
(2)一方面是奸佞專權,倒行逆施。
蒲松齡及其《聊齋誌異》
源於古代神話傳說、春秋戰國時諸子寓言和歷史傳記----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代傳奇----明瞿佑《剪燈新話》、李昌祺《剪燈余話》、邵景詹《覓燈因話》----清《聊齋誌異》----《諧鐸》、《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等。
《紅樓夢》
《紅樓夢》在一個整體的「命運」構架中包含著雙重結構:象徵結構和寫實結構。二者相輔相成,展示了一個多重層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劇世界。


 


課程列表 

名稱 時間長度
第01講 中國古代文學史——導論(一) 00:24:02
第02講 中國古代文學史——導論(二) 00:25:55
第03講 中國古代文學史——導論(三) 00:32:19
第04講 中國古代文學史——導論(四) 00:22:25
第05講 中國古代文學史——導論(五) 00:23:36
第06講 中國古代文學史——導論(六) 00:23:03
第07講 中國古代文學史——導論(七) 00:22:09
第08講 中國古代文學史——導論(八) 00:22:31
第09講 不可重複的想像——上古神話 00:34:40
第10講 詩經(一) 00:22:05
第11講 詩經(二) 00:22:01
第12講 詩經(三) 00:22:09
第13講 詩經(四) 00:30:02
第14講 屈原(一) 00:32:25
第15講 屈原(二) 00:23:20
第16講 屈原(三) 00:22:25
第17講 屈原(四) 00:22:08
第18講 屈原(五) 00:22:36
第19講 歷史敘述和文學(一) 00:26:15
第20講 歷史敘述和文學(二) 00:26:33
第21講 歷史敘述和文學(三) 00:22:15
第22講 歷史敘述和文學(四) 00:22:20
第23講 諸子散文(一) 00:23:00
第24講 諸子散文(二) 00:22:23
第25講 諸子散文(三) 00:23:03
第26講 諸子散文(四) 00:22:53
第27講 諸子散文(五) 00:22:32
第28講 諸子散文(六) 00:30:02
第29講 秦漢的政治與史傳 00:22:24
第30講 秦漢文學(一) 00:23:59
第31講 秦漢文學(二) 00:24:09
第32講 秦漢文學(三) 00:23:03
第33講 秦漢文學(四) 00:24:40
第34講 秦漢文學(五) 00:25:27
第35講 秦漢文學(六) 00:23:51
第36講 秦漢文學(七) 00:22:41
第37講 秦漢文學(八) 00:19:43
第38講 秦漢文學(九) 00:23:34
第39講 秦漢文學(十) 00:22:25
第40講 秦漢文學(十一) 00:27:45
第41講 六朝詩(一) 00:22:53
第42講 六朝詩(二) 00:22:03
第43講 六朝詩(三) 00:22:26
第44講 六朝詩(四) 00:18:10
第45講 陶淵明詩史地位(一) 00:22:46
第46講 陶淵明詩史地位(二) 00:22:19
第47講 陶淵明詩史地位(三) 00:22:50
第48講 陶淵明詩史地位(四) 00:18:47
第49講 聲律與宮體(一) 00:22:03
第50講 聲律與宮體(二) 00:17:34

 





 





 

 

課程編號 課 程 名 稱 集 數(全) 主講人(單位) 課程系列
  SR_1369  藏族文學史  全 92  集  西南民族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497  閱讀學  全   集   大學學術課程 
  SR_1496  賦學  全 24  集  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2026  媒介批評:理論與方法  全 49  集  上海交通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855  莊子精讀  全 48  集  復旦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5190  神韻詩研究  全 51  集  山東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6003  書法臨摹  全 28  集  職教MOOC建設委員會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5070  書法課堂  全 31  集  東北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844  孫子兵法導讀  全 40  集  東南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352  孫子兵法  全 59  集  哈爾濱工程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5264  唐詩經典  全 80  集  浙江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333  古籍版本鑒定  全 23  集  西北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033  古詩今讀  全 40  集  北京語言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230  古文字學  全 55  集  武漢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140  世界華文文學經典欣賞  全 45  集  武漢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424  比較文學概論  全 49  集  北京師範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5226  比較文學  全 30  集  華中師範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225  方言與中國文化  全 189  集  武漢大學 國家級課程 
  GS_7162  文藝鑒賞學  全 26  集  湖南文理学院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5028  文學經典導讀  全 74  集  華中師範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138  文學欣賞與批評  全 48  集  武漢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419  文學文本解讀  全 50  集  華中師範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5304  文采風流:近現代閩籍文人與作家  全 36  集  福建師範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137  文化管理學  全 20  集  東北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019  中國詩歌藝術  全 69  集  四川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221  中國傳統藝術——篆刻、書法、水墨畫體驗與欣賞  全 107  集  哈爾濱工業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411  中國現當代文學  全 109  集  山東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5328  中國風雅文化導學  全 43  集  西華師範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135  中國古典詩文朗誦與吟誦  全 20  集  江蘇師範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407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  全 88  集  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404  中國古代文學史  全 62  集  浙江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405  中國古代文學史  全 50  集  復旦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2003  小寫意花鳥畫  全 96  集  上海交通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381   邏輯思維與寫作  全 59  集  陝西師範大學 國家級課程 
table>

  易學族課程網    http://www.estu.com.tw/  
    易學族自學網   http://www.estucourse.com/
電子信箱:   estuLearn@gmail.com     
               Copyright © 2017 Es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