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會員中心 我的購物車 線上留言 付款說明 常見問題 加入最愛 退出登入   

首次訂購請先參閱訂購說明〕 非會員可直接訂購

購物車   線上留言     免費課程  


課程(名稱.編號)簡索

 

  帳  號:  

  密  碼:  

 
    
            關於我們
            課程說明
            訂購說明
            付款說明

       領導藝術.綜合管理
       人力資源.企業培訓
       職務能力培訓系統班
       銷售實戰.市場行銷
       職場技能.個人成長
       Office白領辦公達人
       財經金融.投資理財
       語言學習.出國留學
       中國大陸證照培訓
       資格考試.考証培訓
       文化.生活.興趣.保健
       生產管理.採購物流
       移動開發
       前端開發
       後端開發
       數據庫.服務器
       網頁平面設計
       雲計算.大數據
       網絡營銷推廣
       自然學科
       工程技術學科
       經濟管理學科
       醫.藥.農.林學科
       法律 學科
       計算機工程學科
       哲學.歷史學科
       文學.藝術學科
       教育社會學科
       外語 學科
       醫藥農林
       哲學歷史
       文學藝術
       工程技術
       基礎科學
       經管法學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自然學科 > 地理|環境|地質|能源


課程名稱:     天氣學
課程編號: SR_1133 系列: (大學)學術課程
授課學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授時:

全 78 講

授課語言: 中文

光碟版:

 1   片教程光碟(flv檔)

其他說明: ..........
簡      介: 本系列課程主要講授了天氣學的相關知識,天氣學是研究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物理本質及規律,並用以製作天氣預報的學科,是大氣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所以天氣學的研究對象是..........
光碟版: NT$ 375 購 買:
訂購說明: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Google 雲端硬碟下載,(請備記 Gmail帳號)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本系列課程主要講授了天氣學的相關知識,天氣學是研究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物理本質及規律,並用以製作天氣預報的學科,是大氣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所以天氣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地球大氣,研究內容是大氣中發生的各種天氣現象及其演變規律。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天氣學並來研究所有的大氣物理過程,而只是研究對天氣演變起重要作用的那些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老師運用自己的工作經歷生動形象的講授本門課程,引人入勝。

 

天氣學
         天氣學是研究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物理本質及規律,並用以製作天氣預報的學科,是大氣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所以天氣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地球大氣,研究內容是大氣中發生的各種天氣現象及其演變規律。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天氣學並來研究所有的大氣物理過程,而只是研究對天氣演變起重要作用的那些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天氣學」一詞來源於西方國家,英文名詞Synoptic meteorology中,Synoptic的原義是綜觀的或鳥瞰的意思,即指將大範圍各地區氣象台站在同一時刻觀測所得的氣象資料,填繪在一張空白地圖上,進行綜觀的分析。20世紀60年代以後,同時還配合探測資料的分析,然後由此作出天氣預報。

 

發展歷史


         天氣學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的發展同手段和技術的革新,以及同的發展相聯繫,經歷了4個階段: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主要用地面等,分析各種氣壓系統及其天氣分佈,這屬第一階段。20年代以後,由於探空儀的研製成功而獲得了高空氣象資料,從而對的研究由地面擴展到了三維空間,這是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挪威氣象學家提出了極鋒學說,瑞典氣象學家提出了學說。極鋒學說概括了典型的極鋒模型(包括氣旋從初生、發展到消亡的生命史),指出在溫帶的移動性氣旋內,有來自極地的冷空氣和來自熱帶的暖空氣形成的分界面,這種分界面稱作極鋒(見)。氣團學說認為:中緯度的天氣變化,是由於來自不同源地的相互作用的結果。當某地為某種氣團控制時,往往出現某種典型的天氣。而在兩種氣團交綏的地方,則天氣變化往往非常激烈。20世紀30年代以後,天氣學進入第三階段。其標誌是理論的提出和應用。1939年,瑞典氣象學家通過對大量高空天氣圖的分析,提出了長波(行星波)理論,並發現極鋒氣旋是在長波的特定位置上發展起來的,氣旋的運動和發展,都和長波有密切的聯繫。在此階段裡,天氣學開始和動力氣象學結合,除了廣泛應用羅斯比的長波公式外,英國氣象學家R.C.薩特克利夫和挪威氣象學家S.佩特森在簡化渦度方程(見)的基礎上,分別提出了判斷地面天氣系統發生、發展的條件。此外,芬蘭氣象學家對西風帶大尺度天氣系統的特性,美國氣象學家C.W.牛頓對強對流風暴等做了大量的研究。美國氣象學家H.裡爾在熱帶天氣分析、熱帶大氣環流和的研究方面,都作出了貢獻(見)。60年代以後,天氣學進入第四階段。由於高速電子計算機的使用,天氣學和動力氣象學的結合更加緊密。具體表現在對天氣系統的數值模擬試驗(見)和診斷分析(見)兩方面,由此,對天氣系統發生發展的物理機制,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同時由於氣象衛星提供了人煙稀少地區(如海洋、兩極、高原和沙漠地區)的大量氣象資料,熱帶氣象學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許多新的大氣運動現象也不斷發現。再由於等探測手段的不斷改進,對、強對流天氣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了。

        中國氣象學家於1925年首先對中國天氣類型進行了分類;沈孝凰於1931年對中國江淮流域的氣旋作了研究;李憲之於1934~1936年期間對南半球和西北太平洋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並初步提出了兩個半球之間大氣環流的相互作用;盧於1943年寫出了中國第一本《天氣預告學》,並對30~40年代的中國寒潮和颱風進行了研究;以後,對中國歷史上的特大暴雨、寒潮、高原氣象學和的研究,對高空切斷低壓(見)、中國降水天氣系統和中、低緯度環流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對和熱帶環流的研究,以及朱炳海對氣團、鋒等的研究,都對天氣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學科特點


        天氣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應用學科。天氣學的發展始於農業、航海等對天氣預報的需要,準確的天氣預報一直是天氣學研究的主要目標。由於控制大氣運動因子的複雜性和大氣運動本身的隨機性,天氣預報還不能像日月星辰位置的預報那樣準確,但基本上已能實用,並在經濟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電子計算機和氣象衛星的運用,天氣預報的精度已有很大提高。

        天氣學是根據實際觀測資料概括出天氣學的規律或模式,並以動力氣象學為理論基礎進行研究的學科。天氣學和物理學不同,大部分天氣現象不能在實驗室內進行觀察,而需把整個大氣圈作為「實驗室」,在收集世界各地大量觀測資料的基礎上,運用天氣圖表及其他工具進行研究。

        天氣學是一門地方性很強的學科。由於大氣的流動性,各地天氣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即使有許多普遍性的規律,由於地理因素不同,各地的天氣也各有自己的特色,故在天氣學的研究中,既要考慮大氣整體的運動規律,又要考慮地理、地形和海陸分佈等地方性因素的重大影響。

        天氣學主要研究大氣環流、天氣系統、天氣過程等大氣運動現象,綜合歸納大氣運動規律;研究大氣中各種不同尺度的天氣系統的結構、發生、發展和移動等特徵,建立各種天氣系統發生發展的物理圖像;研究各種天氣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大氣環流和天氣過程的演變等的物理機制;研究天氣預報方法,即研究怎樣根據天氣圖及其他有關工具的分析,對各地未來的天氣作出預報。

        天氣學的研究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依據的,所以氣象觀測是其發展的基礎。天氣學發現的大氣運動現象,為動力氣象學提供了研究課題。動力氣象學的研究結果,又為天氣學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並直接應用於天氣預報中。

        天氣學與氣候學有所不同,天氣學主要研究瞬時的大氣物理現象及其短期變化過程,而氣候學則主要研究長期的平均的大氣物理現象,及其長期變化規律。但二者又相互聯繫,如天氣氣候學即是其結合的產物。天氣預報為各專業的朋務推動了應用氣象學的發展。而應用氣象學中各種不同的要求,又推動了天氣學的研究和發展。

 

研究內容


天氣學主要研究三方面內容:

1揭示和發現大氣環流、天氣系統、天氣過程等大氣運動現象,綜合歸納大氣運動規律。

2研究大氣中不同尺度的天氣系統的結構、發生、發展和移動等特徵,各種天氣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大氣環流和天氣過程的演變等的物理機制。

3研究天氣預報方法。首先必須仔細分析天氣圖中的觀測資料,瞭解天氣系統與天氣狀況分佈與演變的特點;然後,利用天氣學原理,診斷與分析為什麼在這些地區有這樣的天氣出現,為什麼有這樣的天氣特點;最後,利用天氣學和動力學原理,結合天氣學模型和數值預報的產品,以及最新的觀測資料,進行未來的天氣預報,這是天氣預報的一般原理與方法。

 

 

發展方向


1天氣學和動力氣象學日趨結合,以及數值試驗的開展,使天氣學由半定性的研究向著更加精確和理論化的方向發展,天氣預報也向著更加定量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2衛星氣象學、雷達氣象學在天氣學中的應用,以及飛機、火箭、定高氣球等探測手段提供的各種非實時資料的運用,使天氣學和天氣預報更可利用衛星雲圖等多種工具進行分析研究和預報,使天氣學朝著更加綜合的方向發展。

3氣象衛星探測以及許多大規模的國際聯合試驗,獲得了大量低緯度地區和極地的資料,使以研究中、高緯度地區為主的天氣學向著研究全球天氣變化的方向發展。

4多普勒雷達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嚴重的災害性天氣預報向著更加準確及時的方向發展。

 

 

 

 

          全 78 講   每講授時 依列表各章節配置     總授課時間:   1578 分鐘
第01講 天氣學 緒論(一) 00:18:22
第02講 天氣學 緒論(二) 00:21:27
第03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一) 00:18:49
第04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二) 00:23:15
第05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三) 00:19:45
第06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四) 00:17:50
第07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五) 00:18:52
第08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六) 00:19:51
第09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七) 00:24:34
第10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八) 00:26:02
第11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九) 00:18:08
第12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十) 00:19:54
第13講 氣象變量場及其運動學(十一) 00:19:47
第14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一) 00:22:08
第15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二) 00:18:13
第16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三) 00:19:05
第17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四) 00:19:07
第18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五) 00:19:53
第19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六) 00:19:11
第20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七) 00:19:48
第21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八) 00:20:24
第22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九) 00:18:13
第23講 制約氣象場變量變化的基本定律(十) 00:19:25
第24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一) 00:19:22
第25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二) 00:25:47
第26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三) 00:18:12
第27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四) 00:18:02
第28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五) 00:18:09
第29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六) 00:24:47
第30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七) 00:20:29
第31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八) 00:22:51
第32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九) 00:20:12
第33講 風場和溫壓場的關係(十) 00:17:03
第34講 氣團與鋒(一) 00:18:00
第35講 氣團與鋒(二) 00:21:26
第36講 氣團與鋒(三) 00:18:06
第37講 氣團與鋒(四) 00:18:59
第38講 氣團與鋒(五) 00:22:40
第39講 氣團與鋒(六) 00:19:24
第40講 氣團與鋒(七) 00:24:20
第41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一) 00:20:24
第42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二) 00:21:39
第43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三) 00:18:25
第44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四) 00:22:45
第45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五) 00:20:57
第46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六) 00:25:08
第47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七) 00:18:30
第48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八) 00:21:10
第49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九) 00:19:57
第50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十) 00:18:30
第51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十一) 00:18:07
第52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十二) 00:23:57
第53講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十三) 00:22:36
第54講 大氣環流概觀(一) 00:18:27
第55講 大氣環流概觀(二) 00:19:37
第56講 大氣環流概觀(三) 00:20:43
第57講 大氣環流概觀(四) 00:18:17
第58講 大氣環流概觀(五) 00:18:00
第59講 大氣環流概觀(六) 00:18:01
第60講 大氣環流概觀(七) 00:18:49
第61講 大氣環流概觀(八) 00:19:47
第62講 大氣環流概觀(九) 00:18:34
第63講 大氣環流概觀(十) 00:20:55
第64講 天氣形勢預報(一) 00:19:19
第65講 天氣形勢預報(二) 00:18:07
第66講 天氣形勢預報(三) 00:19:34
第67講 天氣形勢預報(四) 00:21:14
第68講 天氣形勢預報(五) 00:18:37
第69講 天氣形勢預報(六) 00:22:06
第70講 天氣分析和預報(一) 00:18:37
第71講 天氣分析和預報(二) 00:18:07
第72講 天氣分析和預報(三) 00:20:01
第73講 天氣分析和預報(四) 00:20:11
第74講 天氣分析和預報(五) 00:18:23
第75講 天氣分析和預報(六) 00:18:56
第76講 天氣分析和預報(七) 00:20:33
第77講 天氣分析和預報(八) 00:18:01
第78講 天氣分析和預報(九) 00:33:26
課程編號 課 程 名 稱 集 數(全) 主講人(單位) 課程系列
  GS_2503  環境藝術綜合設計  全 47  集  山東建築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GS_3697  環境學基礎  全 82  集  南開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3198  環境質量評價  全 62  集  中國石油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3115  環境影響評價  全 53  集  湖北理工學院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3260  環境監測  全 55  集  中國海洋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GS_4475  環境監測  全 33  集  東華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5540  環境設施設計  全 22  集  江南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3340  環境規劃  全 65  集  北京師範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GS_6192  環境海洋學  全 63  集  中國海洋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5439  環境毒理學  全 87  集  山西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3236  環境行為學  全 55  集  廈門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5569  環境地質學  全 56  集  (河南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3359  環境功能材料  全 34  集  北京師範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3257  環境分析化學  全 31  集  南昌航空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SR_1814  歷史自然地理  全 50  集  復旦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5513  數值天氣預報  全 60  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3127  現代環境分析技術  全 49  集  北京工商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GS_2671  現代自然地理學  全 52  集  南京師範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GS_6357  現代天氣學原理  全 57  集  南京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GS_7190  動力氣象學  全 63  集  南京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SR_1110  海浪  全 57  集  中國海洋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4546  氣象學  全 24  集  浙江大學 遠距教育課程 
  MS_5150  計量地理學  全 55  集  華東師範大學 國家級課程 
  GS_2953  建築環境學  全 30  集  清華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5174  走進地理學  全 32  集  南京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398  地質與地貌學  全 57  集  華中農業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051  地理信息系統概論  全 54  集  中山大學 國家級課程 
  MS_5050  地球概論  全 50  集  福建師範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4540  地球科學概論  全 28  集  石油大學 遠距教育課程 
  MS_5027  天氣學  全 44  集  浙江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133  天氣學  全 78  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04  中國地理  全 48  集  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GS_3831  中國地理  全 62  集  北京師範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SR_1512  中尺度氣象學  全 55  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GS_4257  大氣探測學  全 54  集  蘭州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SR_1127  大氣探測學  全 61  集  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GS_2961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全 51  集  清華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1002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全 89  集  清華大學 國家級課程 
  GS_7023  土地資訊系統  全 40  集  武漢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5493   自然地理學  全 109  集  復旦大學) 國家級課程 
table>

  易學族課程網    http://www.estu.com.tw/  
    易學族自學網   http://www.estucourse.com/
電子信箱:   estuLearn@gmail.com     
               Copyright © 2017 Estu. All Rights Reserved